所需時間:約 4.5 小時
建議行程:大澳巴士站>少林武術文化中心>虎山觀景台>吉慶街>大澳巴士站
行程焦點:來到藏身於大澳的少林武術文化中心,一家人變身武術學徒,學習基礎少林武術與文化,鍛鍊體魄與身心。

大澳港版威尼斯的水鄉形象深入民心,而除了獨特的漁村風貌外,這裡尚有不少的富特色的體驗值得探索,例如前往少林武術文化中心學習少林基本功及拳法,強身健體;又或者取道虎山觀景台欣賞美景,洗滌心靈;還有到吉慶街品嚐大澳地道美食,將大澳特產帶回家。

弘揚武德 潛修少林武術
從大澳巴士站出發,沿石埗仔街步行約 15 分鐘便到達大澳少林武術文化中心。追溯中國少林武術文化始於北魏時期,少林寺建於中國河南省嵩山,距今有超過一千五百年的歷史。而位於大澳的「香港少林武術文化中心」的課程正是傳承自嵩山少林寺,以「弘揚少林武術文化,推廣健體強身精神」為宗旨,並糅合禪文化促成「禪武合一」的修煉核心,適合有興趣體驗正宗少林武術的朋友,既鍛鍊體魄,亦同時修煉心神。

中心正門牌匾上清晰寫著「少林」二字。

學武同時鍛鍊體魄
少林武術文化中心設有多元化的設施,包括可容納百多人同時練習的室外練武場、室內練武場及營舍設施。在體驗班上,大家可以接觸到少林基本腿法、手形及步法等。出拳或馬步的姿勢都蘊含多種變化,同樣講求力量及身體的協調,而且在反覆練習的過程,有利腰、腿、臂等部位的柔韌度及肌肉力量鍛鍊。過程中,導師會指導學員練習,並反覆修正他們的姿勢,讓大家能在課後把學到的拳、腿、手及步法串連起來,流暢地展示少林武術,使出真正的少林功夫!

小朋友在導師的指導下都學習得有板有眼,這些都是課堂上鮮少有的體驗。

鍛鍊身心於無形
「武德」是練習少林武術的另一個「基本功」。習武者必須恪守尊師重道的精神,例如在練武前先「抱拳」以示對導師的尊重,在比武前雙方亦需先行禮。另外,亦有嚴格規定比武雙方不可使用暗器及偷襲對方。在講求德行的習武氛圍下學習,對提高個人品格都有莫大裨益。

除了培育德行發展,習武亦有助提升專注力。習武者時常發出「哈」、「哼」、「呼」、「呀」及「威」等單詞,並非單純地為自己吶喊助威,更是籍著這些助語詞來調整呼吸,專注地完成整套少林武術動作。

保持穩定姿勢與流暢動作亦是習武的重要一環。

行程小貼士:建議穿著鬆身但不累贅的衣物,方便耍出不同的少林功夫動作。

登上虎山 尋覓中華白海豚身影
完成體驗課程後,整個人都神采奕奕,乘著精神飽滿之際,在中心門前循路標指示,沿大澳郊遊徑步行約15分鐘登上虎山觀景台,遠觀對岸香港國際機場與港珠澳大橋的壯闊景色。

虎山位於大澳西面,紅色欄徑讓此處又有「迷你萬里長城」之稱,是不錯的觀賞日落勝地。

下山品嚐大澳特產
登山目賞晴空萬里下的山光水色後,再下山品嚐沙翁、碳燒雞蛋仔、張財記蝦豬餅及燒魷魚等大澳特色美食,一飽口福。沿指示下山,經吉慶後街天后廟步行約 18 分鐘就可以到達吉慶街,在這邊大家可以找到各種大澳名物及傳統漁村美食。

吉慶街是大澳主要街道,街巷裏有傳統的村屋士多與店舖,眾多大澳傳統美食及特產都雲集於此。

大澳盛產鹹魚、蝦膏、花膠及蝦乾等,在大街小巷都能輕易看到它們的蹤跡,經過的每一處都飄來淡淡的鹹鮮香氣。

大澳的街頭小食大多是新鮮即製,份外吸引。

將大澳的傳統飲食文化帶回家
提及大澳的傳統伴手禮,自不然會想到蝦膏與蝦醬。事實上,蝦膏蝦醬製作技藝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,正正能體現大澳漁村文化的特色。

張財記在大澳開業逾 60 年,現任老闆張志明先生表示其祖先初代皆是漁民,至近幾代人從漁船遷上岸後,便開始「轉營」做蝦膏蝦醬:「大澳海域位於鹹淡水交界,海鮮都比較鮮甜好吃。」

大澳紅樹林以前是一片鹽田,引進海水後,曬乾水分便產生海鹽。漁民又會在附近捕獲銀蝦仔,將牠們以鹽醃曬乾後加工,製成蝦膏及蝦醬。從捕獲銀蝦仔,到將牠們磨滑、攪拌再放入竹籃晾曬,整個過程大概兩、三個月才能製成。除了蝦膏、蝦醬,不少店舖為配合新一代人口味亦推出其他產品如大地魚粉,希望遊客能夠煮出大澳美食的風味,讓大澳飲食文化傳揚開去。

離開大澳前,大家不妨到吉慶街將大澳特產買回家做伴手禮。

這趟大澳少林武功體驗之旅,既能一窺少林武學與武德的真締,又可以修練身心。將所學到的招式動作多加練習,定能強身健體,對大小朋友而言都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。

 

如何前往大澳
1.
從東涌巴士總站搭乘 11 號巴士至大澳巴士總站下車;或
2.
從屯門渡輪碼頭搭乘往大澳的渡輪。